新闻中心 分类>>

体育精神应为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2023-12-10 19:22: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体育精神应为国民素质的一部分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直领跑奖牌榜。运动员克服身体障碍,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竞技状态,既令人感动,更令人钦佩。此前的里约夏季奥运会,也涌现出许多坚持到底、不言放弃的运动员。竞技体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块块奖牌,更多的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迸发出的体育精神。

  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为国争光、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等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追求精良、追求完美的价值准则,既反映在体育等职业或专业活动中,也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体育精神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推进包括体育精神教育在内的国民素质教育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精神的塑造从来不能依靠自发的或自然的力量,而必须借助系统的力量,必须要基于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判断和对国家发展目标的把握,通过思想教育机制的升级来实现。体育精神的教育应该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掀起全民热烈回应的热潮,从而将体育精神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体育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为全世界所认可。

  要在国民素质提升的大框架下,强化体育精神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如果总是找不到现实生活中的落脚点,就会变形或扭曲,失去存在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什么精神也树立不起来,也坚持不下去。不能想象,一个在日常训练中粗心马虎、得过且过的运动员会在比赛中追求卓著、追求精良,创造世人瞩目的成绩。所以,必须将涉及国民素质教育最基础部分的价值观念教育作为体育精神教育的基础,将体育精神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联系在一起。在教育目标、规划和计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从国民素质教育角度出发,确定体育精神教育的位置。为此,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引导,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确定灵活多样的方法米乐M6,来升华这种教育,使体育精神教育根植于坚实的价值观念基础之上。

  体育精神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贯彻于人的终身教育中。生活与工作中追求精良标准的做法和习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体育精神教育更是如此。鉴于人的价值观念的萌生与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巩固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都与最初的教育有关,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认可和践行攻坚克难、永攀高峰、追求卓著、迎难而上的价值标准,督促培养相应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探讨终身接受体育精神教育的机制和方法。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终身教育理念以来,所重视的更多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更新与学习,严重缺乏精神价值标准的系统教育和养成。今年奥运会结束后,我们首次将没有获得金牌或者奖牌的选手纳入代表团访问港澳地区,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推崇。体育精神不仅表现在是否能够夺得金牌和奖牌,只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奋斗拼搏,为国家荣誉而战,就值得尊重。此次访问社会效益很好,潜移默化地在全社会推动了体育精神教育。

  还要以体育精神为基础,在全社会营造追求精良、追求卓越的氛围。体育精神教育最终要有精良成果作为检验成败的标准,也就是说,要有将追求卓著的价值标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或专业活动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是体育精神落地的基础。一方面,要有切实的奖励机制,对各行各业做出卓越职业或专业成就的人进行表彰,另一方面,对在职业或专业活动中敷衍塞责的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当前,社会上奖与惩两方面的机制都不完善,造成有心追求精良品质的人渐渐失去动力,而惯于偷懒者因为得不到惩罚而获得了负激励,久而久之,就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体育精神落不了地、扎不了根。体育精神的养成之所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就是因为在奖励不足的情况下,价值认可度不高,追求卓著、永攀高峰的行为难以复制,因而变得十分艰难。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坚持体育精神的人给予及时足够的奖励,让人自然乐意地践行体育精神,推动体育精神转化为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