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为什么你们只认识Shimano、Sram、CP?

2023-12-02 14:18: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为什么你们只认识Shimano、Sram、CP?Shimano、Sram、Campagnolo,是变速套件的三大巨头。在偌大的自行车市场,品牌云集,唯独变速套件,却被这3家几乎垄断?WHY?

  线个品牌生产变速套件吗?答案显然不是,在全球,生产变速器的品牌的确不多,掰掰手指,一双手就能数得过来,但绝不止3家。

  世界上第一款电子变速,不是Shimano,也不是CP,而是早年的轮组霸主Mavic,Mavic对变速套件的野望,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萌芽。

  撇开这些大牌,甚至厂商“微转”,在为Sram代工了好几年后,终于媳妇熬成婆,吸取了Sram和Shimano的经验,生产了自己的变速器。

  而大大小小的知名和不知名品牌,也都在跃跃欲试。然并卵,变速器依旧是Shimano、Sram和CP的天下。

  我们先从最早发明成套变速器的CP开始说起,也许从一开始,他们压根就没把自己当成商人,他们更像艺术家,这是意大利人骨子里流淌的东西。在CP品牌创立以来的百年间,产品造型的迭代,也最好的保留了家族特色。

  直到Shimano技术成熟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这个来自维琴察地区的品牌。甚至当时CP的镁铝合金技术,还引来了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等汽车品牌的轮毂订单、还有来自美国NASA卫星底盘的订单。

  但是为什么CP在多年之后,会输给Shimano这个来自东洋的品牌呢?前面说了,CP是个艺术家,而Shimano是个精明的商人。CP为了维持品牌的调性,坚持本土化生产,他们只相信自己工厂的能力,以及高尚的Made in Italy。

  很快,Shimano凭借代工厂的加工成本优势,以及出色的品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和产量都更具优势。价廉物美的东西,撇开情怀,当然人见人爱,于是Shimano成为了主流,CP依然“高高在上”。

  而在Shimano默默崛起之时,在芝加哥,一个名叫Ray的年轻人米乐M6平台,骑着梁变钢架,在土路上差点,终于有人提出来我们美国人也要生产变速,要和CP、Shimano三分天下于是他们先是推出了自己山地套件,之后慢慢向公路延伸,靠着财大气粗,还逐渐收购了不少品牌。

  Mavi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浪漫的法国人也推出了一些优秀的产品。AK、CCU等轮组,在全球范围也是较受欢迎。

  尤其是在场地车领域,几乎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相信任何一场国际大赛,都能见到Mavic的封闭轮的身影。还有部分不待见Shimano锁鞋的车迷,在相同价位,都会多看一眼Mavic。

  在90年代中期,Mavic为了能和如日中天的CP、Shimano争口饭吃,竟然推出了“Tap电子变速”。尽管现在看来,绝对是拥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但在当年,Mavic电变受到了无数的质疑声。

  当时的场地车一小时世界纪录保持者——Boardman,作为测试车手,刚准备骑上装着Mavic Tap的车辆,结果电变开始不停抽风,导致Boardman差点摔车,虽然这是个偶发性系统错误,但让人们对Mavic Tap仅存的信任荡然无存。

  Rotor的油压变速也是如此,在人们经历了Shimano di2、Sram eTap,CP EPS之后,也许对于黑科技不再感冒。

  此次Rotor想要在电变的时代,推出不一样的概念,却淹没在潮流之中,究其原因,高昂的售价也许该背最大的黑锅。

  其实这种怪牌Shimano早前就已经尝试过,在山地车上推出过一款气动变速系统,需要在车上安装一个气瓶,在换挡同时还会发出类似汽车泄气阀的声音,价格也不算昂贵。

  结果呢?这款产品没有差评,也没有什么好评,就这么无疾而终了。当然在价格能够接受的情况下,买来玩玩还是可以的。

  自行车零件不一定需要很完美,通过营销依旧让可以让它大卖。而错误的营销手段,也能毁掉一款完美的产品。

  于是不少品牌就把这变成了一个变相的营销手段,让自己的赞助车手先行曝光,自己在宣传上又号称产品多么多么牛掰,节省多少功率...当然这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的。

  在这条路上,Look曾经绝对是一把好手,Look的产品设计理念十分激进,每次产品更新都会引起车界的轰动。靠的就是在发售前不断曝光。每到发售,即使价格令人咋舌总有人愿意为其买单。

  记得FSA在14年,就声称要推出电变,在15年的赛场上,FSA电变就出现在大Pro们的车辆上,当时还成了不小的热点。

  FSA这款电子变速的马达声音几乎静音,变速的顺滑程度也有了极大的保证。但是目前我们仍旧能难看见实物,导致这款产品随着时间的流失,与我们渐行渐远。

  FSA非常提倡设计师和选手紧密合作,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设计师马上跟上修改,直至修改至完美才推出最终版本进行市售。

  无休无止的优化修改,导致至今没能发售。产品完美固然是好,只不过这样下去,消费者的耐心还剩下多少呢?

  微转(Mircoshift)作为自主研发的国产品牌,大家给予了很高的期许,翻看历史,我们发现微转曾经是Sram的代工厂,所以对于这款产品,国人可谓是万众瞩目。

  微转入门产品的定位已超过105,而套件,定位也高于UT、甚至媲美DA的程度,虽然以上均为官方宣称,但亲民的价格还是让人满心期待。

  的确,Sram的代工厂硬质量上是不会差的,但是在“软质量”上却是大打折扣,大部分的设计吸取了Sram和Shimano的优点,灵敏的响应时间,变速手感也是可全可点。

  但是!手变头的设计异常肥大,变速声音异常吵闹。而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生跳档,变速不够精准的问题。

  归根结底,微转的内部构造仍旧是借鉴Shimano的设计。而型号虽然使用了碳纤维,但却是包碳工艺,重量远超当时采用金属的Shimano和Sram。充其量只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的UT等级套件,对于微转来说,他们缺失的,也许就是核心技术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