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1月全球车企市值:难逃“开门绿”!
1月全球车企市值:难逃“开门绿”!2024年1月《中国汽车报》汽车市值研究组继续对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月度市值变化进行全面跟踪、梳理和比较分析,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详实、更客观、更多元、度的市值变化数据分析。同时,本期报告基于2023年全年的数据积累基础上,对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年度市值表现进行总结,并对2024年市值变化趋势进行预判。
2024年1月,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统计范围依然涵盖国际和国内上市的主流整车、零部件企业,以及主要新创公司和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统计在内的上市企业数量共计129家。
2024年1月,全球“开门绿”。受全球大势的影响,1月全球车企市值也呈现环比普遍下跌的局面。根据汽车市值研究组的统计显示,2024年1月,统计范围内的129家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市值,仅有29家实现环比增长,其余将近8成企业的市值均为下跌。
从1月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前20的排名看,前三甲依旧被特斯拉、丰田和宁德时代包揽,且排位并无变化。但除前三甲外,头部阵营呈现较为明显的动荡,市值排名第4~第20位车企,7家车企的排位较上月保持不变,其余10家排位均有变化。理想汽车、Mobileye1月市值排名跌出前20,取而代之的是康明斯和起亚两家企业。
受A股动荡的影响,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1月市值环比和同比下滑均超过9成;国内零部件板块1月市值整体表现也不容乐观,环比以下滑为主,同比也仅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小幅增长,包括动力电池、智能网联领域的相关零部件上市公司1月市值普遍以下滑为主;国际层面,统计范围内的跨国车企1月市值环比涨跌各半,同比同样呈现涨跌不一的情况,基于全球车市的复苏,大部分跨国车企实现了市值的同比增长,但也有一部分车企的市值同比呈现两位数下滑;部分汽车新创公司的1月市值表现也基本与大势同频,环比几乎全线月的整体市值表现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汽车股也将在震荡中迎接多重挑战。
2024年1月,我国A场遭遇显著调整,三大股指均以月度阴线%,深证成指下跌幅度达到13.77%,恒生指数亦下跌9.16%。在此次调整中,汽车板块平均股价下跌近19%,这是自2022年以来,汽车板块所经历的单月最大跌幅。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全球经济周期的错位令A股并没有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泡沫狂欢。因此,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当月市值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下滑比例均超过90%,其中当月市值环比上升者仅有3家,同比上升者亦为3家,占比均不足10%。
当月,市值与企业销量业绩依然倒挂。其中,龙头股比亚迪本月市值4970.19亿元,其销量依旧向好。2024年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车产量为205588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1493辆,同比增长33.14%。比亚迪宣布,将投入50亿元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包含标准竞速赛道、专业越野场地,智能化项目体验等,致力于成为检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整车智能的前沿阵地。
上汽集团1月市值环比微增0.09%,同比下降9.83%,是该板块前5名中惟一市值环比上升者。2024年1月,其销售新能源汽车6.4万辆,同比增速翻番。但相较2023年12月的销量,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下滑了70.78%,未能形成持续攀升之势。
1月,广汽集团市值环比下滑6.27%,同比下降30.07%,是该板块前5名中环比降幅最小者。销量方面,广汽传祺1月销量37850辆,同比增长67.8%。广汽埃安2024年1月全球销量达24947辆,且当月海外市场月销量首次超过3000辆。1月,广汽埃安成为香港首家建立超过300个1000V超快速充电桩的汽车制造商。此外,埃安今年还将在香港建立六个销售和服务中心以及品牌直营店。
赛力斯1月市值环比下降25.35%,但新车销量迎来高峰。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AITO问界1月全系交付新车32973辆,环比增长34.76%,首次成为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其中,问界新M7交付再创新高,单月交付31253辆新车,首次实现单月交付突破30000辆。
吉利汽车1月市值环比下降13.34%,同比下降37.79%。其1月总销量为213487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0%,为集团历史新高。除了国内市场的强劲表现外,吉利集团在国际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月份,吉利集团出口新车26262辆,同比增长79%。
江铃汽车成为当月最大的“黑马”,也是该板块中惟一一家实现市值环比、同比皆上升的公司。其1月市值环比上升10.09%,同比上升36.26%。1月20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其中显示,2023年度,江铃汽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6亿元,同比增加61.26%。扣非净利润为9.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3.33%。
1月的商用车板块上市公司市值环比、同比均呈现下滑态势,但重卡市场却表现向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国内重卡市场销售约8.5万辆(包含出口和新能源),环比2023年12月上涨63%,比上年同期的4.9万辆大幅增长74%,净增长3.6万辆。开票销量同比大涨,一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各家车企争开门红,都在为3月旺季做准备。
在汽车经销商板块中,新丰泰集团成为当月市值环比上升的惟一一家,其市值环比上升5.63%,不仅领跑经销商板块,也在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排名第2位,仅次于江铃汽车。新丰泰集团专注于豪华、超豪华和部分中端品牌、新能源品牌,其积极构建业务板块之间相互支撑和协同,利用智能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1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9%,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景气度较上月有所回落。
自今年1月以来,我国A场股指经历了一轮急剧下跌,随后,多个部门协同行动,以稳定市场预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稳市场、稳信心之后,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资委等多个部门纷纷发声,持续释放出鼓舞市场的强烈信号。这一系列政策利好集中释放,充分展现了我国政府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坚定决心,旨在扭转资本市场情绪,提升境内外投资者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因此,A场有望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今年1月,纵观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市值表现相对悲观,多数企业市值环比出现下滑,仅有少数轮胎企业实现了市值的同比增长。
去年第四季度,动力电池板块的上市企业市值开始回调。今年1月,纳入统计的动力电池上市企业市值环比进一步下滑,普遍跌幅在两位数范围内。
然而,根据近期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整个2023年的表现仍然值得认可。国轩高科预测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在8亿元至11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57%至253%;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宁德时代2023年的净利润预计为385亿元至415亿元,同比增长36.46%至47.09%,较2022年增加逾100亿元;然而,孚能科技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出现亏损,范围在-21.07亿元至-17.24亿元之间,与上年相比减少11.80亿元至7.97亿元,亏损幅度扩大127.34%至86.00%。
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与储能锂电池市场呈现出强劲的需求态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众多动力电池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此外,随着供应链布局成效的逐步显现,原材料成本价格得以进一步降低。
因此,尽管近期市值有所下滑,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市场短期调整的结果,长期来看,动力电池板块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今年1月相关企业的市值表现也不太乐观,统计在内的上市企业市值环比、同比均出现下滑。
从2023年业绩表现来看,该领域的均胜电子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约55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其中汽车电子预计实现营收约171亿元,汽车安全实现预计实现营收约385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预计约为10.89亿元,同比增长约17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9.89亿元,同比增长约215%;经纬恒润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5亿元到-2.22亿元,同比降低179%到195%。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汽车电子板块的市值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今年1月,轮胎企业的市值表现相对较好,多数企业实现了市值同比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轮胎行业的产能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随着我国轮胎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未来轮胎板块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零部件行业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抓住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
迈入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并未出现放缓迹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大主要市场电动汽车需求的减缓,投资者愈发审慎,不再轻易相信企业描绘的宏伟蓝图,而更加关注实际业绩。这一变化在表现中可见一斑。
从市值环比表现来看,纳入统计范围的26家跨国车企中,一半企业的股价和市值出现上涨,一半出现下滑。其中,特斯拉、Rivian的下滑较为明显,丰田、塔塔、则实现了两位数的上涨。
首先看特斯拉,继2023年的大幅上涨后,特斯拉股价在2024年1月出现剧烈下跌,市值大幅缩水,主要源于不及预期的业绩。其中,《华尔街日报》1月3日报道称,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季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车制造商。消息一出米乐M6官网,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随后在1月24日,特斯拉披露的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低于市场预期,且特斯拉警告称,2024年销量增速会显著低于2023年。增收不增利使得投资者对特斯拉的情绪悲观,财报公布后,特斯拉股价一度下跌逾10%,市值一夜之间蒸发800亿美元,总市值跌破6000亿美元。
曾以“特斯拉杀手”标榜的Rivian,市值出现了逾三成的环比下滑。该公司1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了13972辆汽车,同比大幅增长,但低于华尔街预期的1.4万辆。好坏参半的结果,该公司股价当日下跌近10%,且跌势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可以看出,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资本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业绩更为敏感。
相比之下,在电动汽车方面较为谨慎的丰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虽然掌门人丰田章男的一些言论屡屡引发质疑,但丰田的确凭借燃油车和混动车收获了不菲的利润,销量创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含子公司大发和日野)同比增长7.2%,达到创纪录的1120万辆,超过了2019年创下的高点1070万辆。借此,丰田汽车连续第四年稳坐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宝座。
再看市值同比表现,在全球汽车市场普遍复苏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年,大多数跨国车企实现了市值的较大幅度上涨,但也有一些车企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例如保时捷、大众集团、通用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其中,保时捷2023年全球销量虽然实现小幅上涨,但其在中国市场却出现了15%的下跌;电动汽车业务亏损、美国工人等影响到了通用汽车的股价;至于沃尔沃汽车和极星,股价下跌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交付目标下调、巨额亏损等导致极星每况愈下,并拖累了沃尔沃汽车的发展脚步。为此,沃尔沃汽车已经决定停止向极星提供资金,并将所持有的极星股份转让给吉利。今后,极星将由吉利操盘。
不少业内分析师和专家预测,2024年汽车行业大环境将更加艰难,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可能会更看重企业的实力和实际运营表现。
2024年1月,汽车新创公司领域市值表现未能迎来预期中的“开门红”。尽管美联储暂停加息,但宏观经济环境仍然紧张,利率维持在高位,企业成本压力并未得到显著缓解。受此影响,消费者购买需求无法充分释放,市场竞争加剧,市值普遍下滑也变得易于理解。
在1月的市值榜中,美国自动驾驶技术企业Cyngn(股票代码CYN)是惟一市值环比上涨的企业。CYN属于软件服务板块,该板块多只个股出现异动,导致整个板块上涨。CYN是该板块中较为活跃的个股,还有美国科技公司Phunware、以色列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开发商HUB Cyber等也活跃度也较高。
此外,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QuantumScape Corporation(股票代码QS)的市值跌幅相对较小,仅为0.85%。固态电池概念成为支撑QS市值相对坚挺的关键因素。固态电池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得益于投资者对固态电池概念的青睐,QS市值跌幅受到有效遏制。
CYN、QS等研发的技术或产品最终都要服务于主机厂。然而,1月份中国新势力整车企业的市值表现并不理想,其中小鹏的市值跌幅达到了42.25%。这可能与新势力销量交错霸榜有关。
1月,AITO问界交付新车32973辆,环比增长34.76%。或许受到问界的竞争压力,1月份,理想市值环比下降20.78%。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二名的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1165辆,同比增长105.8%,这一增长比例在新势力企业中颇具优势,使得理想市值同比上涨28.6%。
零跑1月交付12277辆,同比增长977.88%,环比下降34.06%。增程产品受市场欢迎,零跑也没有掉队,并且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消费者。
蔚来汽车1月交付量为10055 辆,同比增长 18.2%,环比下滑44.18%。给人不温不火的印象,但1月销量环比下降较多。
小鹏汽车1月交付新车8250辆,同比增长58%,环比下滑58.99%。在王凤英加盟1年后,小鹏汽车销售确实有了起色,不仅止住下滑的势头,还恢复了不少元气。
尽管新势力车企仍保持优异表现,但他们日益感受到传统车企转型电动汽车的压力。随着传统车企摆脱利益链的束缚,全力以赴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一背景下,零部件供应商或许将迎来更为“舒适”的发展环境,CYN、QS的市值也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若突破历史纪录,亦不足为奇。